系室概況
焊接技術與工程系始建於1978年建校的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焊接專業,1997年更名為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焊接方向)😊,2013年正式更名為焊接技術與工程🚹。隨著焊接技術的飛速發展,1988年成立了激光研究室並研發了上海市首臺千瓦級激光平臺🚣🏿♂️,1993年成立了激光工業技術研究所🛋👩🏻🍳,2006年獲批材料加工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獲批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3年成立了高強激光智能加工裝備關鍵技術產學研開發中心🛸,2014年成立了高能束智能製造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2015年入選上海市教委Ⅲ類高峰學科建設計劃—高能束智能加工與綠色製造,2017年成立了上海市激光先進製造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021年獲批材料與化工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022年成立了上海市激光智能製造及質量檢測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現已形成了焊接冶金與焊接性👳、焊接材料與工藝🚴🏼♂️、高能束增材製造、表面再製造🐝、機器人智能化焊接與裝備、接結構與安全評定等重要研究方向。現有教師24人🤙🏻🏡,100%博士學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國際焊接工程師5位,具有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美國奧本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韓國海洋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世界名校留學和訪學經歷的教師比例超過80%🛝,多位老師兼任中國熱處理學會高能密熱處理委員會副理事長👩🏻⚖️、長三角G60激光聯盟副理事長、上海市焊接學會理事、中國焊接協會理事、上海市焊接行業協會理事🏄🏽♂️、國際焊接學會委員、全國綠色製造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聘請校外知名院校和龍頭企業兼職導師20余人,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對外交流與合作關系。每年招生本科生和研究生200余人,學生就業率每年100%🦻🏿🧕🏿,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用人單位一致好評。
教育教學
焊接技術與工程系以建設國內一流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為總體發展目標,抓住“以學生為中心”人才培養關鍵⛑️,構建一流焊接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體系🏇🏿⛹️♂️,建設特色鮮明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率先實行全程導師製和班主任製,從入學到畢業,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專業📮,解決學業和人生規劃😍,給予個性化指導和全方位服務。開設有焊接冶金、材料焊接💂🏼、電弧焊基礎、焊接結構學、焊接傳熱學🤱、電力電子和焊接電源、焊接材料設計及應用👷🏻♀️、焊接質量檢測與評價等專業特色課程🎟,使學生全面掌握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領域知識🧜🏽♀️,並接受實驗技能、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等基本實踐能力的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每年定期邀請國際高水平專家學者來華開展全英文授課🟤、學術講座🧸、項目科研等,每年定期選派優秀本科生、高水平研究生、青年骨幹教師赴國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交換學習、攻讀學位🪤、深造培養或交流合作。出版《中國焊接1994—2016》(中英文版)、《焊接概論》🧘🏻♀️、《焊工(焊接設備操作工)(自動焊)》等教材10余部,發表《焊接冶金學》教學方法與評價研究、微連接原理課程建設與實踐改革探討、基於“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端激光裝備專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等教學研究論文多篇。建有總面積超2000平方的焊接專業實驗室5處📨,本科生💲、研究生校外實習實踐基地10余處。
科研成果
焊接技術與工程系科研實力雄厚,依托上海市Ⅲ類高峰學科—“高能束智能加工與綠色製造”、上海市激光先進製造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市激光智能製造及質量檢測專業技術服務平臺以及材料及構件可靠性測試分析實驗室,近5年獲批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50余項🎅🏿,橫向科研項目200余項😫,科研經費超1億元;發表高水平SCI論文300余篇,起草國家標準1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共100余項🐯🟥;與行業學會🤔✊、協會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產學研戰略聯盟,以國家及上海市高端製造及其智能化領域重大需求為導向,在航空航天🏌🏽♀️、核電、船舶、高鐵、汽車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及國際合作,並通過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實現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突破🅱️,解決核心技術難題🙋♀️,並取得了一批上海市自然科學獎、江蘇省創新創業獎(雙創)、黑龍江省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焊接協會焊接標準科技進步獎等顯著成果👊🏽👧🏽。
序號 | 姓名 | 項目類別 | 項目級別 | 項目名稱 |
1 | 楊尚磊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國家級 | 高強鋁合金焊接HAZ強化相回溶-再析出及疲勞微觀不均勻形變損傷機製 |
2 | 張培磊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國家級 | 雙光束SLM/脫合金化製備Fe基非晶合金納米多孔結構機理研究 |
3 | 楊瑾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國家級 | 基於多孔高熵合金過渡層的鋁/鋼激光熔釬焊界面冶金反應調控與接頭強韌化機理 |
4 | 張天理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國家級 | Cu6Sn5單晶互連結構異質形核機製研究 |
5 | 陳捷獅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國家級 | 超高強鋼焊接熔敷金屬聯合貝氏體形成及轉變機製研究 |
6 | 趙健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國家級 | 雙電子束耦合緩冷鈦合金填絲成形的相控機理和應力緩釋效應 |
7 | 吳頔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國家級 | 基於視聽覺多特征解析的VPPAW穿孔熔池動態行為機理與熔透定量評價研究 |
8 | 王飛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國家級 | 層流等離子體-雙鎢極電弧耦合效應及其對穿孔熔池的熱力調控機理 |
9 | 李海超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國家級 | 基於多孔特征的快凝Al-Zn-Mg-Cu合金塑性成形機理與形性協同控製 |
10 | 趙一璇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國家級 | 多孔Si3N4/TiAl釬焊接頭連接機理及接頭性能優化機製研究 |